五、十四年后再访耶路撒冷 #2:1-10|
◎保罗提過他蒙召之前和之后的生命中,对耶路撒冷教会并无所赖。保罗继而
叙述他第二次访問耶路撒冷的情形,说明使徒也认同保罗的福音。
(一)時间与同行的人:過了十四年,巴拿巴和提多同行。#2:1|
●「提多」:字义是「养育」,此人是保罗带领信耶稣的#多 1:4|,后
成了保罗的得力助手。
◎一般认为这十四年不是「足足十四年」,而是照犹太人的习惯,用「
包含算法」,亦即包含開始的那一年,又包含结束的那一年,因此总
共十二年多一点。另「過了十四年」是指「保罗信耶稣」以后,还是
「第一次访問耶路撒冷」以后?则无法确定。
(二)原因与目的:#2:2|
1.奉启示而去。
●「奉启示」:SNG02596+SNG00602,直译为「照著所启示的」或「由
於启示」。意思是「照著神心意的显露」,与
#徒 15:2|说是受教会差派去的,正是一体的两面。
2.把向外邦人传的福音对弟兄们陈述。
●「陈说」:SNG00394,「宣告」、「指陈」, 「沟通」、「陈明」。
3.私下又对有名望的人陈说。
●「背地里」:SNG02398,「私下」的意思。
●「有名望的人」:SNG01380,「有影响力」、「被尊称为」、「有
名望」,应該是指下文的「彼得、雅各、约翰」。
◎「弟兄」和「有名望的人」应該是两次不同的会晤,而不是同一群
人。
4.恐怕自己的努力是徒劳了。
●「惟恐」:SNG04458,「或许」、「以免」。
●「徒然」:SNG02756,「虚空的」、「徒劳的」。
◎不是怕自己把福音传错了(可以参考#2:6|的思想),而是怕自
己努力要融合犹太与外邦教会的工作白费了(保罗曾办理捐献给耶
路撒冷教会事宜)。
◎保罗此处等於是私下先告诉教会领袖他所传的福音,让教会领袖了
解,免得未来有机会在会议中突然被提出,这些领袖没時间深思而
被迫短時间内做决定,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造成教会必须分裂。
◎我们常常以为保罗是個择善固执的人,会为了真理战斗到底。但此
处也可以看出他多方希望犹太基督徒、非犹太基督徒双方可以合一
。一面希望犹太基督徒接纳外邦基督徒不必受割礼守律法,一面希
望外邦基督徒可以在经济上帮助犹太基督徒。我们是否也像保罗一
样,极力促成合一?
(三)对提多不受割礼的坚持。#2:3-5|
1.希腊人提多没有被勉强受割礼。#2:3|
●「勉强」:SNG00315,「迫使」、「催逼」、「被勉强」,原意是
「施压力於某人」。
◎#2:3|的意思是「提多没有被勉强要行割礼」。
2.因为有混进来的假基督徒要侦察保罗一行在基督里的自由,要叫他们又
成为律法的奴隶。#2:4|
●「偷著引进来」:SNG03920,「暗中引进」、「像侦探一样的潜入」
、「偷溜进来」。
●「窥探」:SNG02684,「侦察」、「监视」、「潜伏伺机」,隐含有
「消灭对方的意图」。
●「叫....作奴仆」:SNG02615,「使为奴」、「奴役」。圣经中仅
出现於#林后 11:20;加 2:4|。
3.保罗一行人为了真理的缘故,一点也不退让。#2:5|
●「一刻的工夫」:SNG05610,「小時」、「指很短的一段時间」。
●「容让」顺服:SNG01502,「让步」,圣经中仅出现於此。
●容让「顺服」:SNG05292,「服从」、「顺服」。
◎提多等於是判例,他虽然曾经被耶路撒冷教会施以压力,希望他受
割礼,但在保罗一行人的坚持下,教会领袖们也接受提多可以不受
割礼当基督徒。这样提多就成为一個例子,证明外邦人不必先变成
犹太人也可以当基督徒。
(四)有名望之人的反应 #2:6-10|
1.有名望之人没有在保罗的地位与职分及所传的福音上加增什么。#2:6|
●「都与我无干」:SNG03762+SNG01473+SNG01308,直译是「於我并无
差别」、「对我没有差别」。
●「至於那些...都与我无干」:整句直译「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人,无
论他们曾经是怎样的人,对我而言,
都没有造成什么分别」。
●神不以「外貌」取人:SNG04383,「脸」、「外表」、「外在的东西
」。
●「加增」:SNG04323,「附加」、「增加....给我」,可能指在保罗
已有的「福音真理」以及「使徒职分的任命」补充什么。
◎「神不以外貌取人」,虽然我们很容易因为对方的地位、容貌等改变
我们的态度,这是人的软弱,但我们应該要常常想到上帝并非如此,
所以我们当他子民的,也要常常提醒自己避免这個問题。
2.允诺分工合作,保罗往外邦地方去,其他使徒在犹太地区传福音。#2:7-9|
●「反倒」:SN05121,「方向相反地」。
◎「反倒看见了」:显示这些教会领袖以前没注意到保罗在外邦人中传
福音的工作,现在了解那是基督的指派与托付。
◎原本有人期盼这三位领袖会拥护律法派基督徒的主张,但事实却出乎
他们的意料之外,这三位领袖采取了保罗的立场。
●「感动」:SN01754,原意是「作工」、「使有力量」、「使成为」。
◎领袖们认定保罗的使徒身份,有如彼得的使徒身份。
◎#2:7-8|保罗使用「彼得」而非他常用的「矶法」,引起学者很多讨论
,比较可能是保罗想到#太 16:17-19|所记载的,「彼得」是被耶稣委
派的名字。
●「知道」:SN01097,「认识」、「透過经验体会」。
●「称为教会柱石」:原文无「教会」二字。
●「称为」:SN01380,「被当作是」、「被认为」。
●「柱石」:SN04769,「柱子」、「栋梁」的古字。
●「右手相交之礼」:直译为「右手之交」,相当於今天双方彼此握
手表示同意。
◎#2:9|「雅各、矶法、约翰」的顺序,似乎显示出当時耶路撒冷教会领
袖的排名。
3.他们希望保罗顾念穷人的需要。#2:10|
●「记念」:SNG03421,「记住」、「想到」,原文型态是「现在主动」
,有「持续记念」的意思。
●「本来热心去行」:SNG02532+SNG04704,直译是「一向竭力去做的」。
◎显然当了领袖就是要处理经济問题,这三位教会领袖在认同保罗的工作
之余,也希望保罗一起分担耶路撒冷教会的经济問题,可见当時教会的
经济問题还颇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