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 27章1节 到 27章10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十、犹大的死亡 #27:1-10|             
      ○#徒 1:18-19|
    (一)隔天早晨,公会成员为了要杀耶稣,就把耶稣送交罗马巡抚彼拉多。#27:1-2|
          ●「商议」:SNG04824+SNG02983,原文是「达成共识」、「达成决议」。
          ●「巡抚」:SNG02232,「省长」、「省监督」。
          ●「彼拉多」:字义是「以矛枪为武器」,於西元二十六年至三十六年间任巡抚,管辖犹
                        太、以土买、及撒玛利亚。其他文件描述此人为残酷、专横的统治者。
          ◎这里应該是另一次正式的公会会议,用来认可晚上的临時会议决定的判决。
          ◎把耶稣送到彼拉多面前是因为彼拉多是罗马巡抚,有权力判人死刑,而这些公会成员期
            盼耶稣被判死刑。详细的记载可以参考#约 18:31-32|。

    (二)犹大看耶稣被定罪,就后悔,要把钱还给祭司长,后来就出去上吊死了。#27:3-5|
          ●「这時候」:SNG05119,「那時」,此字在马太的作品中,往往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不一定在時间上是紧凑的连接。
          ●「后悔」:SNG03338,「懊悔」,此字指「情绪上的改变」,与新约中常用的「悔改
                      SNG03340」一字不同,此字指「选择的改变」。
          ●「三十块钱」:SNG05144+SNG00694,「三十舍客勒银子」,是当時一個奴仆的身价,这
                          个价格似相当看不起耶稣,这笔钱大约是工人120天的工资。
          ●「无辜之人」的血:SNG00121,「无罪的」、「清白的」,圣经中仅出现於
                              #太 27:4;27:24|。
          ●「你自己承当罢」:SNG04771+SNG03708,原文是「你自己看罢」。
          ◎#27:4|说明了这些宗教领袖的冷血与无情,反正犹大觉得犯罪,那是犹大的事,他应該
            自己承担。但在正常情况下,宗教领袖不是要教导、抚慰寻求帮助的人?为他们献祭?
            而这些人不但不管犹大的认罪,甚至对於自己把无罪的当成有罪的处理,也没有任何罪
            疚感。
          ●「殿里」:SNG03485,可能指「圣殿之内祭司们居住的处所」,但也有可能指「圣所和
                      至圣所的部分」。如果是后者,则是犹大不能进去的地区,这就表明犹大真
                      是不顾一切了。
          ●「吊死了」:SNG00519,「悬梁自尽」,圣经中仅出现於此,也是新约圣经中唯一的一
                        次自杀记载。
          ◎犹大虽然后悔了,但他并不觉得耶稣还能怎样,亦即他压根就不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这
            种说法,因此他就是选择「吊死」,而不是选择找耶稣或上帝忏悔(跟彼得不同)。
          ◎四福音书中仅有马太记录犹大的后悔并将钱退还,不過#徒 1:18-19|也纪录犹大的死。
          
    (三)祭司长用这三十舍客勒银子买一块田来埋葬外乡人,那块田称为「血田」。#27:6-8|
          ●「血价」:SNG05092+SNG00129,「血的价格」、「血的补偿」。
          ●「不可」放在库里:SNG03756+SNG01832,「是不合法的」。
          ●放在「库」里:SNG02878,「献给神的祭物」、「各耳板」,圣经中仅出现於#太 27:6|
                          #可 7:11|。
          ●「窑户」:SNG2763,「陶匠」。
          ◎「窑户的一块田」:实际的意义可能指「属於某陶匠的田」,或指「陶匠历来取用黏土
                              ,后因黏土用尽而公開出售的土地」。原文中「窑户(陶匠)
                              SNG02763」是单数型态。
          ◎此处祭司们根据的经文应該是#申 23:18|。 
          ●「埋葬」外乡人:SNG05027,「埋葬处」,圣经中仅出现於此。
          ◎这些人在意那些仪文规矩,却一点也不在意将一個人谋杀的罪恶。

    (四)祭司长的举动应验了先知耶利米的预言。#27:9-10|
          ●「估定」:SNG05091,「评估」、「估价」、「定价」。
          ●「窑户」:SNG2763,「陶匠」。
          ◎这里应該是应验了先知撒迦利亚的话#亚 11:13|,但耶利米的确是买過一块田地,也曾
            探访過窑匠,这段经文也反映了#耶 19:1-13|的记载。
          ◎太 27:3-10引#亚 11:13|说犹大的结局是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可能是因为马太福音中
            引用了#亚 11:12-13|与#耶 32:6-9|,而马太只取耶利米当代表,也有可能马太认为
            撒迦利亚这里是引用耶利米窑户的用意,所以就以比较有名的先知耶利米为代表。
          ◎「马太的解经方式」:一般解释圣经時,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但圣经的权威
            部份并非在作者的人格与习惯,而在於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耶稣時代的拉比习惯用「夫
            子式解经法」,用旧约经文印证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保罗在加拉太书为了反驳这些拉
            比的思想,也使用了这种解经法。马太福音的作者要写信给犹太文化下的基督徒,显然
            也必须藉助於这种当時犹太人熟知的解经法。我们应該进入犹太的夫子式解经法来了解
            作者 要表达的含意,并了解这样的解经法引证圣经不過是为了当自己既有的观念的佐证
            。既然权威是作者写这本书所要表达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我们阅读時就应
            該小心過滤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什么是該听从与效法
            的权威,这是解经者应該尽心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