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腊人的要求和犹太人的斥拒 #12:20-43|
1.幾個一起上来過节的希腊人找腓力要求见耶稣。#12:20-22|
●「希腊人」:SNG01672,「希腊的」、「外邦人」、「非犹太人」。
●「伯赛大」:字义是「魚之家」。
●「安得烈」:字义是「有男子气概的」。
◎这些希腊人应該是所谓「门外进教者」,接受部份犹太教(除了不
接受割礼和某些食物律之外),他们可以在外邦人院礼拜。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这与#约 1:44-45|记载腓力的积极大不相同
。可能腓力也不确定耶稣会怎样对待这些非犹太人,所以他要找安得
烈商量一下才一起去找耶稣。
2.耶稣表达自己得荣耀的時候到了,正如麦子不死就不能结出子粒,如果
爱惜自己的生命就会失丧生命。#12:23-25|
●爱惜自己的「生命」、恨恶自己「生命」:SNG05590,但此处指「肉
体的、今世的生命」。
●就失丧「生命」、保守「生命」:也是SNG05590,但指「属灵的、永
恒的生命」。
●「恨恶」:SNG03404,「爱惜与恨恶」同時出现,是当時的一种夸饰
法,表达「不珍惜」、「不喜爱」的意思。
◎可见耶稣看外邦人来找耶稣为他上十字架的讯号。而#12:19|的「世
人都随从他去了」就成了约翰福音作者对法利赛人的反讽。
3.要服事耶稣,必须跟从他,但天父会尊敬服事耶稣的人。#12:26|
●我在那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SNG01510,「在」,時态是
「未来关身形主动意直说语气」,表示「耶稣的仆人也会在」。只是
陈述事实,并不是一种命令。
●我父必「尊重」他:SNG05091,「估计」、「尊崇」、「敬重」。
◎我们是谁,居然能够得到天父的尊重。服事耶稣的人虽然要跟随耶稣
、不珍惜自己肉身的生命,但却得到「与耶稣同在天国」、「得到上
帝尊重」的保证。
4.耶稣表达自己忧愁,希望天父救他脱離这時候,但他又是为了这時候来
的,因此他希望天父荣耀他自己的名。#12:27-28|
●「心里」忧愁:SNG05590,「生命」、「魂」、「全人」。
●心里「忧愁」:SNG05015,「扰亂」、「动荡」。
◎由这一段圣经中可以看出,十字架的死常常在耶稣的心中出现,并且
是耶稣所担心害怕的一件事。不過耶稣深知自己的使命,所以即使十
字架的死带给耶稣不安,但他还是决定顺服上帝,以荣耀上帝的名。
5.上帝由天上发出声音,表达天父已经荣耀了自己的名,并且会再荣耀。
#12:28|
●「名」:SNG03686,「名字」。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本质
,特徵和人格,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
度而定。
◎上帝表达他已经荣耀了自己的名(耶稣已经顺服上帝降生,并且在人
世间生活了幾十年),还要再荣耀。亦即肯定耶稣過去的顺服,并且
也表达他会执行十字架的救赎计画。
6.众人为这由天上来的声音议论纷纷,而耶稣表明这声音是为众人来
的。 #12:29-30|
◎这声音对耶稣说话,让众人有证据可以相信耶稣真的是天上来的。
因为耶稣并不需要上帝直接给声音,但是上帝给声音可以让其他人
听见耶稣的祷告被回应。
7.耶稣说明他的死是让这個世界受审判,让世界的王被赶出去,并吸引
众人来归向他。#12:31-33|
●世界的「王」:SNG00758,「统治者」。
◎「世界的王」:指「魔鬼」、「撒但」,见 #约 14:30|
#约 16:11;林后 4:4;约一 5:19|。
●「举起来」:SNG05312,「高举」、「赞扬」。这是双关语,耶稣
被钉十字架,也是「被高举(得荣耀)」。
◎此处耶稣宣告他死亡的意义与影响。
8.众人质疑人子怎么会被举起来?而耶稣却回应要大家趁著耶稣还在的
时候把握時机信从耶稣。耶稣说完了这话,就離開众人隐藏了。
#12:34-36|
●「律法」:SNG03551,狭义是指「摩西五经」,广义是指「旧约」,
此处应該是指「旧约圣经」。
◎旧约圣经并没有直接说明基督是永存的,不過在诗篇等处有隐约提
及 #诗 89:36;110:4|。
◎此处似乎说明百姓中已经有人认为人子应該就是基督。不過耶稣并
没有详细解释这些深奥的神学問题。
◎显然耶稣觉得時间紧迫,不应該耗费時间讨论这些神学辩论,而应
該趁早信从基督成为光明之子。
9.耶稣在众人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但是众人还是不信他,应验了以赛亚
的预言。虽然如此,官长中有很多人信耶稣,但因为法利赛人的缘故
不敢承认。#12:37-43|
●「许多」神迹:SNG05118,「如此多」。
●许多「神迹」:SNG04592,「记号」、「徵兆」。
●「瞎了眼、硬了心」:引自#赛 6:10|,原来是上帝用讽刺的口气差
遣以赛亚去传上帝的话给那些故意不领受的百姓知道。这一段经文需
要深入去了解以赛亚书才能有比较正确的解释。上帝呼召以赛亚,当
然是要以赛亚去传递上帝的信息给悖逆的百姓,而以赛亚领受了上帝
的信息之后,也的确是费尽心血、不怕危险的传达上帝的心意,无奈
以色列人并不领受。因此我们综观#赛 6|的记载,就知道上帝用这段
话是因为他预先知道以色列人要背弃他,所以用讽刺的话语告诉以赛
亚他所要面对的情况。而耶稣在这里使用这段话,听众立刻可以了解
他的意思是百姓不听悖逆,而他的努力将有如以赛亚对以色列人发言
般的付诸东流。
◎以赛亚书本来是看见「上帝的荣耀」,而约翰在此认为以赛亚看见的
等同於耶稣的荣耀,明显的把耶稣和上帝等同。
◎#12:43|约翰中肯的描述这些官长的問题,他们希望维护自己的利益与
荣耀,就不願意公開承认来自上帝的真理了,有時候我们也很容易陷
入这种問题之中。
◎许多学者注意到这一段是前十二章经文的总结:耶稣行了很多神迹(
记号),但众人还是不信,这正应验了旧约圣经的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