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财主和拉撒路 #16:19-31|
◎这是路加独有的记载。
(一)生前的背景: #16:19-21|
1.有一财主身穿高贵衣服,天天奢华宴乐。#16:19|
●「穿著」:原文是不完成式,表达出「习惯穿著」的意思。
●「紫色」:SNG04209,这种袍子是用一种紫色魚或紫色贝类所提炼的
染料所染,价格高昂,只有财主或王室所穿的外衣才用的
起。
●「细麻布」:SNG01040,由埃及產的亚麻制成,包裹木乃伊就是用这
种细麻布。这种布料是用来缝制里衣。
●「奢华」宴乐:SNG02988,「豪华壮麗的」、「宏伟壮观的」。
●奢华「宴乐」:SNG02165,「欢庆」、「高兴」。
◎这财主不但是奢华宴乐,而且还是「天天如此」,显然是相当穷奢
极侈。
◎这位财主穿著紫色细麻衣,显示其社经地位很高,另外,他相信死人
复活#路 16:30|,而法利赛人是相信死人复活的#徒 23:6,8|,所以
耶稣这個比喻里的财主很可能是法利赛人。
2.乞丐拉撒路在财主门口,要捡财主剩下的零碎充饥。#16:20-21|
●「讨饭的」:SNG04434,「贫穷的」、「乞讨」。
●「拉撒路」:此名源自希伯来名「以利亚撒SNH00499」,这名字的意
思是「神所帮助的人」。
●「浑身生疮」:SNG01669,「使之生疮」,圣经中仅出现於此。
●被人「放」在:SNG00906原意是「丢」、「掷」,这字可能表示拉撒
路不但被轻视,恐怕还遭受粗鲁的对待。而且也显示
拉撒路身体可能残障或者有病,所以才需要「被人放
」。
◎这里显示拉撒路和野狗混在一起,意图捡拾财主吃剩下的东西,并且
无力赶逐野狗。不過经文只提到拉撒路的意图,却没有说他到底有没
有捡拾到可食之物,可能即使有捡到,量也不多就是。
◎在耶稣時代,人们用手取食物吃,而在富有人家,则是用麵包来擦手
,擦過手的麵包就随手丢弃。拉撒路就是等著捡这种麵包。
◎此处财主的問题似乎不在於有钱或奢侈,而是他对门口的穷人拉撒路
完全无动於衷,而且这财主显然认识拉撒路,还知道他的名字。
◎狗舔自已伤口,不论是否有疗效,至少是能安抚自己的行为,在此有
狗来舔拉撒路的疮,可见拉撒路可能平時与狗互动情况不错或者对狗
无害,因此狗儿们願意来舔拉撒路的伤口。
◎在犹太社会里,狗属於不洁的动物,拉撒路成天与狗在一起,更可能
造成他不被社群接纳的情况。
(二)死后的遭遇: #16:22-23|
1.乞丐拉撒路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16:22|
◎「亚伯拉罕怀里」:对犹太人而言,在亚伯拉罕怀里就等於「在乐
园里」或「在天堂里」。
2.财主死了,并获得埋葬,但却在阴间受苦,遠遠看见亚伯拉罕和拉撒
路。#16:23|
●「阴间」:SNG00086,指人死后所去的地方,当時的犹太人认为阴间
分为乐园(亚伯拉罕怀里)和地狱(欣嫩子谷)两部份。
◎财主是获得人的埋葬,而拉撒路是获得天使的带领,其对比颇有意
思。而且显然拉撒路在上帝眼中是個重要人物,所以记载是「天使的
带领」。
(三)财主与亚伯拉罕的对话 #16:24-31|
1.财主要求亚伯拉罕派拉撒路送水来减轻他的痛苦。#16:24|
●「打发」:SNG03992,「差遣」、「派遣」。
●「凉凉」:SNG02711,「使凉爽」。
◎财主#16:24,27|中要求亚伯拉罕「打发(派遣)」拉撒路为财主办事
。这個要求显出财主的傲慢,他到这种状况,还觉得拉撒路是低下的
,应該被派去帮他办事。
2.亚伯拉罕要财主回想過去的日子,并表明无法减轻他的痛苦。#16:25-26|
●「享過」:SNG00618,直译是「得到了」,亦即财主在世已经取得了
他所应得的一切福份,现在已经不再有任何福份存留了。
●享過「福」:SNG00018,「好东西」,而且原文是「他的好东西」。
●受過「苦」:SNG02556,「坏东西」,而且所受的「坏东西」不是「
他的」,意思是外加给他的,而不是他本来就必须接受
的。
●「深渊」:SNG05490+SNG03173,「巨大的裂口」。
●「限定」:SNG04741,「立定」。
◎「深渊限定,以致」:深渊存在两地之间是有目的的,就是要阻止双
方的来往。
3.财主退而求其次,希望拉撒路能去劝告其弟兄。#16:27-28|
●「见证」:SNG01263,指的是「彻底、完整而严肃的见证」。
◎由此处看来财主的兄弟们都认识拉撒路,也知道拉撒路死了,因此
很可能这些兄弟们也都一样毫无怜悯的心。
4.亚伯拉罕回答说:他们已经有旧约可以听从了。#16:29|
●「摩西和先知的话」:原文仅是「摩西和先知」,实际的意义就是
指「整本旧约圣经」。
5.财主认为如果有死里复活者去劝告,他的兄弟会悔改。#16:30|
●「从死里复活的」:直译是「从死人去」。
◎财主认为「死人复活」的神迹可以改变他兄弟的成见与硬心。
6.亚伯拉罕认为如果人不听从旧约,也不会因为有人死里复活就听劝告。
#16:31|
●不「听劝」:SNG03982,「被说服」、「使之接受某观点」。
◎旧约有很多关於社会公义的经文#申 14:28-29;15:1-3;25:13-14|
#赛 3:14-15;5:7-8;耶 5:26-28|等等。
◎这個比喻显然跟前面有关,很可能是一面指責法利赛人的贪财過分
,一面也说明满足於财富而无视於自己现况的危机。并隐喻自己的
死里复活也无法使这些不听从旧约律法的人改变。
◎其实我们也該想一下自己是不是跟法利赛人一样,打算用宗教仪式
取代我们对穷人与社会公义的責任?如果当年的法利赛人不行,现
在的我们当然也不行。尤其#申 14:28-29|的记载,说明了每三年
的十分之一奉献,不是给圣殿,而是给身旁的穷人的。今日的堂会
教导,是否也用宗教的理由掠夺了穷人应得的怜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