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 2章44节 到 2章45节   背景资料  上一笔  下一笔
    (二)信徒之间是凡物公用,实行近似共產的制度。#2:44-45|
          ●「在一处」:「聚集在一起」。
          ●「公用」:SNG02839,「共通的」、「共同的」,是#2:44|的「交接
                      」、「团契SNG02842」的从属字,意义是「把东西分享共
                      用」。
          ●「卖了」、「分给」:原文時态都是不完成式,表示这种情况持续了
                                一段時间。这也显示出信徒是照需求的增加慢
                                慢变卖田產,而不是一下子全部就将田產变卖
                                ,建立一個共產社会等候耶稣再来。
          ●「照各人所需用的」:直译是「按照各人有的需要」。意即不是按
                                照公平原则来分配,而是「各取所需」。因
                                此也暗示这可能是有田產的基督徒为了救助
                                贫困的基督徒所采取的行为。
          ◎当時希腊文化认为,真正的友谊是「物品共有、同心合意」,因此路
            加纪录当時信徒凡物公用、同心合意的情况,可以向受希腊文化影响
            的人呈现基督信仰达到希腊人对友谊的崇高理想。
          ◎信徒凡物公用的状况,很可能是因为犹太人的压力,或者信徒群体
            中有穷人,再加上信徒願意响应耶稣的教训#太 6:19-21|,所以会
            有这样的状况。不過这并非是如爱色尼社团一样,是强制的规定。
            信徒是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跟其他信徒共享财產的。「凡物共用」
            不是初代教会的通则,保罗所建立教会就没有这种凡物共用的状况
            。耶路撒冷教会也不是长期采取这样的制度。
          ◎有人认为初代信徒可能是因为认为末日会很快来到,所以变卖财產
            ,等候耶稣再来。当然初代教会对主再来的期盼是很强烈的,不過
            圣经中并没有说明使徒期待耶稣很快再来,所以鼓励凡物共用,因
            此这纯粹是一种臆測。
          ◎初代基督徒间,有著非强制性的救助行动,有能力的人帮助教会中
            有需要的人。这样的状况在今日的教会中还可以见到吗?好像在资
            本主义社会中,钱财遠比其他的一切都重要,我们能逃脱这种状况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