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帝要求头生的都要分别为圣归给上帝 #13:1-16|
◎#13:1-2|节是一個命令大纲,#13:3-16|才详细解释。此处的
意思,本来是要以色列人中每一家的长子担任祭司,带领全
家敬拜神,但是后来以色列人失败,改由利未人代替长子
#民 3:12;8:18;18:15|。
●「凡头生的」:SNH06363+SNH03605+SNH07358原文「那打開每
一個子宫的」。
●「记念」:SNH02142 「提说」、「纪念」、「回想」。
●「亚笔」:字义是「初熟清嫩的大麦谷穗」,「亚笔月」就是
「谷穗形成的月份」。
●「将来耶和华领你....」:应翻译成「将来耶和华必领你....
」。
●「迦南」人:字义是「热心」。
●「赫」:字义是「惊恐」。
●「亚摩利」:可能是「山居者」之意。
●「希未人」:字义是「村民」。
●「耶布斯」:字义是「打谷之地」。
●「守」这「礼仪」:原文都是「工作」、「服事」的意思。
●「发酵的物」:就是「酵母」。
◎「你要吃无酵饼七日」七十士译本和撒玛利亚抄本在此是「
六日」。注意:并不像#出 12:16|提到头一日和第七日当有圣
会,以及不可做工等。
◎#13:6-10|规定基本上和#12:14-20|差异不大。
◎这段经文常连同 #申 6:8; 11:18| 被引用当作犹太人研经或
祷告時戴的经文盒(可绑在手臂或前额的细小盒子可装圣经经
节)风俗有关。
●耶和华的「律法」:原文是 SNH08451。
●「耶和华的律法」:这边是圣经首次出现这個片语。又被称为
「主的妥拉」,一般指整個五经,但也可
以泛指上帝的教导。此处应該是「泛指上
帝的教导」。
●「在你额上」:直译是「两眼之间」。
●「每年」:原文是「从这日到那日」。
●「驴」:是重要交通工具,但是礼仪上算是「不洁净的」,所
以不能用来献祭或食用。
◎迦南人有牺牲驴子的习惯,马里文献亦记载了坚定盟约的仪式
中,有一种方法是献驴为祭。
◎依照民数记的规定,除了驴是可以赎回外,其於的牛羊(山羊
、綿羊)都不可赎回来,是要完全归上帝当作牲祭(#民 18:17|
)。
●「儿子」:原文有强调「人的儿子」。人的儿子要代赎,但是没
有说明用什么代价。类似经文#34:20|也没有提到。
直到民数记才提及「每人五舍客勒银子」。
●「代赎」:SNH06299「救赎」、「赎回」。这個字在旧约圣经
通常用在人或活物的身上。
◎对牲畜来说,「归给耶和华」指奉献为祭(#出 13:15|);对人
来说,人不可献为祭,但可以分别为圣,在会幕里事奉神。利未
人被拣选代替所有以色列人的长子,作活的祭物,在会幕里事奉
(#民 3:12|;#民 8:14-16|)。因此以色列人要用银子来赎自
己的「长子」(#民 3:46-48|)。以色列全民族因此算为一個事
奉神的民族(#民 19:4-6|)。
◎怎样把长子赎出来?每人五舍客勒银子(#民 18:16|)。在
#民 3:12|则说是用当年的利未人代替以色列头生的人。当年头
生的人多出利未人273名,仅将这273名每人五舍客勒的银子,交
给了祭司亚伦和他的儿子(#民 3:46-51|)。
●「幾乎不容」:原文是「固执」。
●「经文」:SNH02903「繩带」,在#13:9|用「纪念」,可能指额
带,也可能是一种比喻。
◎关於后代子孫谨记这些规律延伸出来的作法就是用一小块羊皮上
面写的经文(一般是写十诫或#申 6:5|)放在经文袋中,出门時带
在身上随時拿出来读,或是绑在额头上或系在手腕上。
◎西元七十年以后,第二圣殿被毁,逾越节的献祭也告终止,也
大概是这個時候,犹太人发展出一套守逾越节的规矩和礼仪制度
,有一本名为Haggadah(哈加达)的书列明整個逾越节的命令、礼
仪和诵读的经文,这本习俗指南是以在埃及地寄居并離開埃及为
叙事根据,虽然不是照圣经出埃及记直解且较少引用圣经经文,
这份典籍没有提及摩西,而是完全以上帝作为救赎故事中心位置
,是最受欢迎的犹太宗教文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