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对基达和夏琐诸国的预言:上帝要使巴比伦王征服毁灭这些国家
#49:28-33|
◎此处的基达和夏琐都是阿拉伯的城邑,尼布甲尼撒於西元前599年
攻击阿拉伯诸国。当時的阿拉伯人主要是游牧民族,因此#49:31|
说他们是「无门无闩、独自居住的」。
◎#49:28-33|提及「基达」和「夏琐」这两個本来是臣属亚述帝国的
阿拉伯游牧民族,定居於叙利亚沙漠地区。当亚述亡国后,这些「
阿拉伯部族」不断骚扰巴比伦,以致於西元前599年尼布甲尼撒南下
攻打犹大時,就顺道一并征服了基达和夏琐。
●「基达」:原文是「黑暗」。此城以畜牧业著称。不過这個地名也是
阿拉伯游牧民族的泛称。
a.应該是指居於巴勒斯坦东部叙利亚沙漠的游牧民族,
因为#49:28|提到他们与住在东区沙漠的人(东方的人
)相连。
b.可能是以实玛利Ishmael(#创 25:13|)的后裔。
c.基达的名字在亚述和新巴比伦的文献中都有出现,显示他们是個特
别强盛的部族。
d.基达人牧羊(#赛 60:7|),住在帐棚(#诗 120:5|)和无墙的乡
村(#赛 42:11|)。
e.根据亚述史籍,他们从西元前850年直至第七世纪末常与亚述冲突。
f.巴比伦年鉴指出他们在西元前599/598年为尼布甲尼撒所灭。
●「夏琐」:字义是「城堡」,应該是阿拉伯地区的一個地点。
a.圣经中除了#49:28,30,33|以外,再无提及(其他地方提到的夏琐并
非这個民族)。可能也是居住帐棚的游牧民族,与基达人稍有相连。
b.也有学者认为夏琐可能是指「夏泽尔人」(h]as]erim),不是上加
利利地区的夏琐城。这個阿拉伯沙漠部落可能就是尼革 (南地)
的居民,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在试图并吞阿拉伯半岛北部地方
的战役時曾以他们为攻击对象。
●「东方人」:此处可能是指与基达人同区的人。原文作「东方之子」。
圣经这個词曾用在
a.#士 6:3, 33|:基甸時代东方人联同米甸人和亚玛力人
攻打以色列。
b.#结 25:4,10|:神将使用东方人夺取摩押和亚扪。
除此之外,「东方的人」再无提及。
●四围都有「惊吓」:这是耶利米书常用的形容词,曾用来描写面临犹大
和耶路撒冷的战争之惊恐(#6:25|),也曾用来指
埃及迦基米斯之役的情况(#46:5|),而这里
(#49:29|)则用於基达。
●「剃周围头发的」:参考#25:23|应該是指阿拉伯人,他们住在旷野。祖
先是以实玛利,也受過割礼#创 17:25|。阿拉伯人
於30岁守割礼。直译是「那些剪去边缘的」。不過这
个词已经变成一种习惯用语,表示「剃鬓发周围」的
意思。
●永遠「凄凉」:「荒废」、「荒凉」。
●「必无人住在那里,也无人在其中寄居」:原文是「必无尊贵的人住
在那里,也无卑微的人在其中寄居」。
◎游牧民族主要的财產就是牲畜,所以#49:32|中骆驼与牲畜被掳去,
其主要的财產就损失了。
●「成为野狗的住处」:在圣经中将荒凉或无人居住的地方形容为野狗的
住处还蛮常见的,例如#诗 44:19|;#赛 34:13|;
#耶 9:11|;#耶 10:22|。
◎#49:33|这里对夏琐的结局「无人居住」的描绘就像#9:11|形容耶路撒冷
及犹大城邑一般。而#49:18|及#50:40|提到以东和巴比伦也有相同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