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猶大分得的疆界 #15:1-12|
◎此處記載的方式,是由南部的沙漠開始,逆時針記載。東界、西界都
是水,北邊與「便雅憫」和「但」兩支派土地交界(#18:15-19|;
#19:40-46|)
◎猶大支派是王的支派,因為應許的彌賽亞從這個支派而來。
(#創 49:8-12|) 不過這個支派領受了頗大塊的領土主因乃是因為
其有龐大的人口(#14:2-4|),根據 #民 26:22|,猶大超過二十歲
以上的男性就有 76,500人。
●「尋」的曠野:字義是「平面」。此處在死海與東邊的亞拉巴之間
之大沙漠的一部份, 加低斯巴尼亞所在之處。
●「鹽海」:「死海」。
●「海汊(音chaˋ)」:字義是「舌頭」、「(舌狀的) 楔子、海灣」;
猶太版英文聖經(TNK,1985)作「tongue(舌頭)」
。下文#15:5|又出現此字。
●「亞克拉濱」:字義是「蠍子山口」,可能是「納克布薩法」
(Naqb es~Safa)。
●「加低斯巴尼亞」:字義是「神聖的」。是以色列人橫渡曠野時的
集結點,也是從此地發動侵略(見:#民 13:26|;
#申 1:19,46|)。
●「希斯崙」:字義是「被牆圍住」。
●「亞達珥」:字義是「非常榮耀」。
●「甲加」:字義是「地板」。
●「押們」:字義是「強壯」。
●「埃及小河」:現今之「阿里什乾河」。是應許之地的西南界。
可參考#書 13:3|。
●「他們的」南界:直譯是「你們的」。
◎猶大的東界是死海的整個西邊直到約旦河流入死海的地方。至於
北界則是從死海起向北延伸至伯曷拉,再轉西於耶路撒冷以南掠
過後向北直達基列耶琳,轉向西南直達伯示麥,亭納,最後往西
北延著梭烈河以至地中海。(#15:5-11|)
●「約旦河口的海汊」:指「約旦河匯入死海處」。
●「伯曷拉」:字義是「鷓鴣的房屋」、「鷓鴣之地」。
●「伯亞拉巴」:字義是「沙漠谷地的房屋」。
●「波罕」:字義是「拇指」。
●「亞割谷」:字義是「麻煩谷」、「攪亂谷」,亞干一家人在此
遭石頭打#書 7:26|。
●「亞都冥」坡:字義是「紅潤的人」或「安靜的人」。
●亞都冥坡對面的「吉甲」:此處的吉甲不是過約旦河安營的那個
吉甲。而是猶大與便雅憫交界的一個
地方。
●「隱示麥泉」:字義是「太陽之泉」。
●「隱羅結」:字義是「漂洗者的泉源」。
●「欣嫩」子谷:字義是「悲嘆」。
●「利乏音谷」:字義是「巨人谷」。
●「尼弗多亞」:字義是「開口」。
●「以弗崙」山:字義是「像幼鹿的」。
●「巴拉」:字義是「女主人」。
●「基列耶琳」:字義是「森林之城」,此城也被稱為「基列巴力」
#書 15:60;18:14| 、「巴拉」。位於耶路撒冷西
北方十三公里處。
●「耶琳山」:字義是「森林山」。
●「基撒崙」:字義是「希望」。
●「伯示麥」:字義是「太陽之家」。
●「亭納」:字義是「一部份」。
●「以革倫」:字義是「移民」或「連根拔起」。
●「施基崙」:字義是「酩酊」。
●「巴拉山」:字義是「女主人山」。
●「雅比聶」:字義是「上帝導致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