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師記 9章1節 到 9章5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六、亞比米勒殺害基甸的眾子統治以色列人,後來報應臨到亞比米勒以及幫助他
      的示劍人。#9:1-54|
    (一)亞比米勒聯合示劍人殺死了基甸的七十個兒子,只剩下約坦逃離。
          #9:1-5|
          ●「示劍」:原文是「肩膀」的意思。在當時是巴勒斯坦重要的樞紐城
                      市,也是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間的肥沃山谷,因而聯繫
                      了海岸平原和約但河谷。以色列傳統也視之為聖地,因為
                      亞伯拉罕從哈蘭抵達此地時,耶和華首度在此向他顯現
                      #創 12:6,7|。示劍在約書亞時代是歸利未人所有,是宗教
                      中心,也是埋葬約瑟屍骨的地方。#書 21:21|, #書 24:1|
                      ,#書 24:32|。
          ◎示劍人依然被稱為「哈抹的後裔」#9:28|,加上他們效忠巴力比利
            土,再加上他們在#9:2|結尾的籲求,都顯示住在示劍城中的,大多
            數都是迦南人。
          ●「示劍的眾人」:原文是「示劍的諸巴力」、「示劍的眾主人」。
          ●「七十舍客勒」:800公克銀子。大約值15000台幣。
          ●「匪徒」:「惡人」。指閒懶及無價值的無賴,也有可能指一些缺
                      少智慧或道德悟性的人。(#11:3|、#代下 13:7|)
          ●「磐石」:是一處傳統屠殺祭牲的地方。#撒上 14:33|
          ●「殺在一塊磐石上」:跟獻牲畜為祭的方式相近,都必須小心翼翼
                                處理被殺者所流的血#利 17:11|。可能是要避
                                免被害者的血(生命)流在地上。這裡似乎沒
                                有將大屠殺描繪為一場戰爭,而是視為祭典式
                                的處決(儀式性的處決)。
          ◎台幣一萬五千元僱用的匪徒就可以殺了基甸的七十個兒子,顯然表示
            基甸的兒子們並不打算做王,所以沒有護衛,大概相處也還和睦,所
            以還一起住在俄弗拉。
          ◎「族群」是個很有效的離間方式,亞比米勒用族群的角度來達成他自
            立為王的目標。我們現在是否也陷入族群的迷思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