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責備哥林多教會道德混亂 #5:1-6:20|
一、淫亂的事 #5:1-13|
(一)亂倫之事 #5:1-8|
1.保羅風聞在哥林多教會有人和繼母同居,而哥林多教會不但沒有處理這件事,還為此吹噓。
#5:1-2|
●「風聞」:SNG03654+SNG00191,直譯是「確實聽說」、「的確聽說」。
●「這樣的....」:SNG05108,「如同這個」、「像這樣或類似的」,顯示這是一件特別而值得
注意的事情。
●「淫亂」:SNG04202,「賣淫」、「不貞」、「通姦」,此字用來指「一般淫亂的罪」。
●「外邦人」:SNG01484,「異族人」、「非信徒」,在此指「非基督徒」。
●「收了」:SNG02192,「擁有」的意思,而且原文的時態是「現在式不定詞」,顯示他是「繼
續擁有」,持續保持那種亂倫的關係。猶太與希臘羅馬的法律都禁止這樣的婚姻,
因此此處比較可能是指「同居」的關係,而非是正式的婚姻關係。
●「繼母」:直譯是「他父親的一個女人」#利 18:8|也用同樣的詞彙表達「繼母」,可能不是
他的生母,而有可能是他父親的姨太太,也有可能他的父親已經死了或與這女人離
婚了。
●「自高自大」:SNG05448,「吹噓」、「驕傲自大」,可能指著哥林多人以教會成員能夠擁有
自由,脫離一般道德捆鎖為榮,視之為上帝的恩典。#4:6,18|都出現過此字。
●「哀痛」:SNG03996,「為死去的人哀痛」、「哀悼」、「對所犯的罪過哀傷」。
◎「從你們中間趕出去」,應該是指「逐出教會」、「開除教籍」。
◎「連外邦人中也沒有」:本來基督徒應該要試圖帶領其他人歸向基督,但哥林多教會信徒的道
德生活甚至比哥林多城中的其他人還不如。羅馬演說家西塞羅說亂倫
的事情在羅馬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
◎這樣的罪惡,按照猶太人的律法#利 18:8;20:11;申 22:30|應該用石頭打死。
◎這女人應該不是教會的成員,因為保羅沒有提到如何懲治這女人。
2.保羅要與教會共同把這樣的人開除教籍。 #5:3-5|
●「不在你們那裡」:SNG00548,「不在」、「離開」、「缺席」。
●「心」卻在:SNG04151,「靈」。
●「判斷」:SNG02919,「判決」、「審判(正是K開頭的那個審判)」。
●「聚會」:SNG04863,指「正規而嚴肅的聚會」,可能指著信徒聚集討論教會懲治的聚會。
◎「交給撒但」:意思是「趕出教會」、「開除教籍」。可參考#5:2,11|。亦即放棄這罪人,趕
出教會、讓魔鬼隨意攻擊這人。#提前 1:20|有類似的用法。
●「敗壞」他的肉體:SNG03639,「毀滅」、「死亡」。
●「敗壞他的肉體」:SNG03639+SNG03588+SNG04561,可能指「肉體受苦(甚至死亡)」或指「
克服肉體上的敗壞欲望」。
●「主耶穌的日子」:SNG03588+SNG02250+SNG03588+SNG02962,「主的日子」,指「末日基督
再來時」。
◎#5:3-4|可能是保羅假想自己是教會會員大會的主席,和哥林多教會信徒用主耶穌基督的名和
權能來審判這罪人,決定開除其教籍(新譯本偏向此譯法)。
◎「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末日可以得救」,可能指的是因為正式被逐出教會,此人將因
極度痛苦而悔改,願意放棄他罪惡的生活。而另一種說法認為上帝將允許撒但使這人肉身受苦
,希望導致他悔改。不管如何,整個開除教籍的舉動目標是要這人悔改得救,而不是要毀滅這
人。
3.哥林多教會這樣的舉動是不好的,應該除去所有的罪惡。 #5:6-8|
●「這自誇」:SNG03588+SNG02745,「這個自誇自豪」,指一個「特定的自誇」,應該是哥林
多教會自誇自由開放,甚至可以接受信徒與繼母同居的事情。
●「酵」:SNG02219,在此用來形容罪惡的影響力。除了少數的例外,「酵」在猶太文學中代表
不良的影響,因為當時的酵是用上一次製餅時剩下的麵團來做,因此酵就與腐化意義
類似。
●全「團」:SNG05445,指「麵粉加水揉成的麵團」。
●「除淨」:SNG01571,「清除」,聖經中僅出現於#林前 5:7;提後 2:21|。
●「守這節」:SNG01858,「遵守節慶」、「慶祝節慶」,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誠實」:SNG01505,「動機純正」、「真誠」,聖經中出現於#林前 5:8;林後 1:12;2:17|。
●「真正」:SNG00225,意思是「真理」、「毫無隱藏、沒有秘密」。在希臘人的觀念中,真理
就是可以攤開來談的東西。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是指一點點罪惡可能可以使整個教會的道德敗壞下去,影響力不
能小看。
◎在此保羅使用了一個猶太的習俗來當象徵,逾越節之前,要把房子內當成酵使用的舊麵團清理
掉,這樣一來,下一年的穀物便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出 12:15;13:6-7|。而逾越節所吃的餅是完
全無酵的。另外保羅又引用逾越節羊羔替死的觀念來表達基督的替死,猶太人在逾越節前就已
經除掉酵了,而基督有如逾越節的羊羔已經被殺替死,基督徒更應該除掉舊的罪惡習性。
◎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大概靠近逾越節#10:1;15:20;16:8|,因此用逾越節羊羔來象徵比喻,應該
更有影響力。
◎「把舊酵除淨」的勸告,似乎是暗示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容讓信徒把信耶穌以前的罪惡習性帶
入基督徒群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