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納丁稅的問題 #22:15-22|
○#可 12:13-17;路 20:20-26|
(一)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打算陷害耶穌,派人問耶穌是否可以納稅給羅馬皇帝。#22:15-17|
●「就著」耶穌的話:SNG01722,「藉著」、「靠」。
●「陷害」:SNG03802,狩獵用的字眼,意思是「設陷阱或網羅」。
●「誠實人」:SNG00227,「真實的」、「公義的」、「誠實的」。
●「誠誠實實」傳神的道:SNG01722+SNG00225,「在真理中」、「在真誠中」。
●「傳」上帝的道:SNG01321,「指示」、「教導」。
●「人的外貌」:SNG04383+SNG00444,原文是「人的面」、「人的臉」。
●納「稅」:SNG02778,此字指「每個成年人一年一度必須繳納的人頭稅」。當時每個十四到六
十五歲的男人,女性則由十二歲開始到六十五歲,都要繳納這筆稅給羅馬政府。
●「凱撒」:SNG02541,原是指「凱撒大帝」,羅馬帝國成立後,此字專門用來稱呼「羅馬君王
」,在耶穌傳福音當時羅馬君王是「凱撒提庇留」。
●「可以不可以」:SNG01832,「是不是合法的」,亦即「是不是神的律法所允許的」。
◎「門徒」是指法利賽人的學生,當時在耶路撒冷有兩間法利賽人的神學院Hillel和Shammai,
這些人應該是反對納稅給羅馬皇帝的。
◎「希律黨人」是指支持希律政權的人,這些人是支持納稅給羅馬皇帝的。他們為了陷害耶穌,
與立場完全相反的人結盟。
◎這個問題,如果耶穌回答應該要納,那百姓基於強烈的選民意識和對羅馬政權的不滿就會失去
對耶穌的擁戴。如果耶穌回答不可納稅,那就可以被當成反政府份子,向羅馬政權告發。
◎看到這群人的問題,就能體會前面的客套話多麼奸詐,他們的意思就是耶穌理應不懼權勢,反
對該撒的收稅權,而落入他們的陷阱中。
(二)耶穌知道他們的惡意,就質問他們為何試探自己,並要他們拿出一個納稅用的錢,表明「該撒的
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22:18-21|
●「惡意」:SNG04189,「邪惡」、「罪惡」、「卑鄙」。
●「假冒為善的人」:SNG05273,「演員」、「偽裝者」。
●「試探」我:SNG03985,「測試」、「試驗」。
●上稅的「錢」:SNG03546,「錢幣」,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銀錢」:SNG01220,「得拿利」,重三點八公克的錢幣,自西元前268年起使用到西元200
年左右。一面印著羅馬皇帝「提庇留」的像,一面寫著「凱撒提庇留,奧古斯都,
奧古斯都神之子,大祭司」。這個錢幣價值大約等於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
●這「號」:SNG01923,「銘文」、「題字」。
●「歸」:SNG00591,「歸還」,「給」、「支付」。
◎這種納稅用的錢幣既然不符合猶太人的信仰,這些法利賽人倒還是隨身攜帶,輕易就可以找
出來給耶穌(耶穌身邊一時還沒有這種錢幣呢!),看起來他們也未必真的是那麼在意使用
這種錢幣。
◎猶太人的傳統教導,也肯定國家權力的正當性#箴 8:15;但 2:21,37,38|,認為猶太人必須
向統治者(即使是外邦人)納稅。
◎耶穌的回答,一方面肯定了國家權力的正當性,也肯定了我們應該納稅給國家。一方面卻也
暗示國家的權力不是可以無限擴張的,屬於上帝的事物是國家所不應該僭越的。
(三)要陷害耶穌的人聽見就覺得驚訝,離開耶穌走了。#22:22|
●「希奇」:SNG02296,「驚訝」、「詫異」。
◎不管如何,要陷害耶穌的人並沒有辦法達成目的,耶穌用非常另類的方式來回應這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