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 11章1節 到 11章5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四、西乃之約的破壞 #11:1-13:27|
      ◎大部分的學者認為這段是在約西亞在位時,希勒家發現律法書之後(西
        元前621年左右),引起的宗教改革期間,耶利米的預言。
    (一)重申聖約的內容,並且猶大人既然不守聖約,上帝就一定會照約處罰
          。#11:1-17|
          1.上帝重申出埃及時與以色列人立的西乃之約。#11:1-5|
            ○本段與申命記的內容十分相似,#11:3-5|與#申 4:20;27:15-26|
              相似,其他內容、用詞也與申命記其他地方類似。
            ●「約」:「契約」、「結盟」。被擄前的先知比較少提到「約」
                      的觀念,此處是耶利米書最早提到「約」的地方。
            ●「這約的話」:在這段經文出現四次(#11:2,3,6,8|)
            ●「鐵爐」:「鍛鐵爐」、「鐵的鎔爐」。鐵的熔點比銅高,是當
                        時的人認為很難加工的金屬,「鐵爐」就是「極大的
                        苦難」之意。
            ●「流奶與蜜之地」:埃及的文獻、烏加列史詩都提到迦南地是一
                                個豐富自然資源,農產豐盛的地方。
            ●「阿們」:「真正地」、「確實地」。事實上#申 27:15-26|中
                        上帝每宣告一個咒詛,以色列人就喊「阿們」一次,
                        此處耶利米的「阿們」與申命記的景況呼應。
            ◎「約」:當時的約有以下三種:(1)「平等條約」。立約
                      雙方達成協議,又向各自敬拜的神明立誓遵守(
                      #創 31:44-54|)。(2) 「藩屬之約」。藩屬國有
                      自主權,但可獲得君主國的保護,但要進貢效忠。
                      (3) 「詔賜之約」。關乎君王的分封。
                      一般認為摩西的約屬於第二類。這類「藩屬之約」
                      通常有以下的部份:
                      (a)「序」:指出君王的身份(#出 20:2|; 
                           #申 1:1-4|);
                      (b)介紹這位君王,從他過去的恩惠寫到未來繼
                           續效忠的動機(#出 20:2|; #申 1:5-4:43|);
                      (c)綱要性的應對和無條件的效忠(#出 20:3-8|; 
                           #申 5:1-11;32|);
                      (d)詳列君臣的關係,並藩屬國之間的關係(
                           #出 20:22-23;33|;#申 12:1-26:15|);
                      (e)藩屬國不忠的咒詛和忠信的祝福(#利 26|;
                           #申 27-28|);
                      (f)呼喚出立約的證人(#申 30:19;31:28| 以「天
                           地」為證人)。一般認為先知們的警告都出自背
                           約的咒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