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帝重申不聽耶利米的代求,一定要嚴厲的處罰猶大人。#15:1-4|
●「代求」:字面意思為「站在我面前」。
●#15:1|提到耶利米如同摩西和撒母耳為同胞情詞迫切代求,以為
這樣可以像他們一樣成功感動神改變心意,例子如下:
(1) #出 32:11-14| 及 #出 32:30-34| 提到當百姓因為摩西遲
遲未下山而造了牛犢得罪耶和華,神本要除滅百姓,但因摩
西為他們祈禱求情,在耶和華面前俯伏四十晝夜
#申 9:13-29|,耶和華才應允摩西改變祂的主意。在
#民 14:13-25| 也提到當12個探子回報百姓又發怨言得罪
神的時候,摩西為百姓代求,神照著摩西的話赦免了他們,
也是成功的例子。
(2) #撒上 7:5-9| 及 #撒上 12:19-25| 提到撒母耳在幾個特殊
時機成功地為百姓向耶和華禱求。
(3) #詩 99:6-8| 也特別提到摩西和撒母耳「求告耶和華,他就
應允他們」。
不過這裡耶利米的代求卻沒有挽回神的怒氣。
●「死亡」:原文是指「死亡」,包括「自然或非自然的死亡」。
●「死亡....刀殺....饑荒」:與#14:12|的「刀劍、饑荒、瘟疫」
這三種上帝要滅絕猶大人的工具相
對。
●「命定」:「訪問」、「眷顧」、「懲罰」、「派定」、「計算
」、「缺少」,在此作「派定」解較為恰當。。
●「狗類」撕裂:原文就是「狗」。
●#15:3-4|正與#申 28:25-26|的咒詛一致。意思就是暴屍荒野。
●「拋來拋去」:原文是「驚恐」、「戰慄」「令人嚇到會發抖的
東西」。
●希西家的兒子「瑪拿西」:字義是「導致遺忘」,其惡行導致神
的審判記載於#王下 23:26;24:3|。
◎#王下 21:1-16|和 #代下 33:3-7| 都有描述「瑪拿西」的邪惡
行為,包括了天象崇拜和竟然在聖殿之內為巴力築壇。舊約聖經
背景注釋提到瑪拿西是被視為最努力將耶和華崇拜與迦南祭儀結
合的人,他後來雖然悔改#代下 33:3-12|,但他的鼓勵偶像崇拜
卻影響延至後代。(可見於#王下 23:26|; #王下 24:3-4|)
◎#15:4|這段經文可能讓人疑惑上帝是不是會因為上一代的罪行而
刑罰下一代的人,但從耶利米接下來在#31:29-30|提到「父親吃
了酸葡萄,兒子的牙酸倒了」的比喻強調「各人必因自己的罪
死亡」,這在#結 18:2-4|也有同樣的論述。#15:4|應該是指瑪拿
西推動的偶像崇拜影響延至後代,導致猶大敗壞滅亡。
◎在申命記中(#申 28:25|)違背誡命的後果就是在萬國中「顫抖」,
希西家王曾用此詞描述耶和華忿怒臨到的景況(#代下 29:8|),
而希西家之子瑪拿西卻沒有跟隨其父宗教改革的腳步,反而轉向
巴力,行巫術。究竟是甚麼使得歷代君王隨從巴力呢?是環境影
響嗎?是缺乏信心嗎?處於現今社會的我們是否也一樣明知不可
,卻仍偏行巴力之路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