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肯悔改的城與接受的人 #11:20-30|
(一)耶穌論不肯悔改的城 #11:20-24|
1.起因是耶穌在許多城市中行了許多神蹟,那些城終究是不悔改,所以耶穌責備他們。
#11:20|
●「諸城」:SNG04172,「城市」,複數型態,譯為「一些城」會比較妥當。
●「許多」異能:SNG04183,「大量的」。
●「異能」:SNG01411,「能力」、「權勢」,此字用來指神蹟時,特別著重「能力
」這方面,意義是「大有能力的作為」。
●「責備」:SNG03679,「譴責」,是相當強烈的字眼,表達「極度的不滿」。
2.耶穌說行在某些城的神蹟如果行在推羅、西頓,那兩城的人早就悔改了。所以這些城
必須受更大的審判。 #11:21-22|
●「哥拉汛」:字義是「煙火熔爐」,聖經中只出現兩次#太 11:21;路 10:13|,此
城接近加利利海,可能位於迦百農以以北約三公里處。
●「伯賽大」:字義是「魚之家」,位於加利利海東北,離岸一點七公里。
●你「有禍」了:SNG03759,感嘆詞,「禍哉!」,此字是表達「對禍害的警告」,
卻也有「憐惜」之意。
◎「推羅、西頓」是腓尼基的城市,位於加利利北面,居民不像加利利大多數地方的
人,有機會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及聽他講道。該兩城市在舊約時代常遭先知痛斥,
是邪惡、拜巴力偶像的地方,也是狂傲的代號
#賽 23;結 26;結 27;結 28; 亞 9:2-4|。
●披「麻」蒙灰:SNG04526,「蔴袋」、「蔴衣」,指「用駱駝或山羊身上短毛做成
的粗布製成的衣服」,穿戴這種布是表示「傷痛」。
3.耶穌特別指出迦百農這個城來,說行在該城的神蹟如果行在所多瑪,所多瑪就不會被
毀滅。所以迦百農要受更大的審判。 #11:23-24|
●「迦百農」:字義是「安慰之村」,是耶穌傳道的大本營,位於加利利海北岸,當
地居民有很多機會看見及聽見耶穌,因此,他們棄絕耶穌,所招致的
譴責也就更大。
◎「你已經升到天上」,比較可靠的抄本作「你將被高舉到天上嗎?」。此處的用法
是取材自#賽 14:13,15|。表示迦百農像昔日巴比倫王一樣的自誇狂傲,但終必由
高貴的地位墜下。
◎「所多瑪」,可參考#創 18;創 19|,該城因為湊不足十個義人而遭上帝毀滅。
◎耶穌在此痛責幾個看了大部分神蹟的城市,並沒有悔改之意。這樣的舉動就顯出這
些城市的百姓比舊約時代的幾個罪惡之城更為惡劣了。
(二)耶穌讚美上帝的美意,並要人來他那裡得享安息。 #11:25-30|
1.耶穌感謝天父,因為祂把真理向聰明人藏起來,對單純、無助的人就顯露出來,這都
是天父所喜悅的。 #11:25-26|
●我「感謝」你:SNG01843原意是「同意」、「說一樣的話」、「承認」。七十士譯
本中常用來指「讚美」。所以此處翻譯成「我讚美你」比較妥當。
●「聰明」:SNG04680,「有智慧」、「有經驗」。
●「通達」:SNG04908,「有智慧的」。
●「美意」:SNG02107,「所喜悅的」、「所悅納的」。
●「你的美意本是如此」:SNG03779+SNG02107+SNG01096+SNG01715+SNG04771,「這
都是在你面前蒙喜悅的」,「這都是你所悅納的」。
◎一般都認為這是耶穌向天父的禱告與敬拜,我們如果用禱告的內容來理解,就很容
易能夠體會耶穌這段話的意義。
◎「聰明通達人」應該是指著那些文士、法利賽人等宗教界的領袖。這些人理應最先
知道耶穌是彌賽亞,結果他們並不知道,反倒是一般人卻接受了。
◎「嬰孩」:應該是指著那些「謙卑、沒有學問的普通人」。
2.耶穌自認一切所有的都是天父交付給他的,只有天父能知道耶穌,也只有耶穌與耶穌
願意指示的人可以認識天父。 #11:27|
●「交付」:SNG03860,「交給」、「託付」。原文的時態顯示這是「無時間性的過
去式」,暗示耶穌的先存性(在所有被造物之前就已經存在)。
●「知道」:SNG01921,#11:27|的兩個「知道」,都是承接舊約的SNH03045用法,不
單單指著頭腦知識或泛泛之交,而是指深入契合的關係。舊約用此字來
指「夫妻性交」或「上帝對人的揀選」#摩 3:2|。
●「指示」:SNG00601,「啟示」、「顯露」。
◎這句話有相當的「耶穌是唯一救恩」的意義在其中。
3.耶穌邀請勞苦擔重擔的人到他那裡去,耶穌要給他們安息。 #11:28|
●「勞苦」:SNG02872,「工作辛勞帶來的勞累疲倦」。
●「擔重擔」:SNG05412,「承擔背負」、「使載重」。
●「勞苦擔重擔的人」:原文只有一個冠詞SNG03588,表示這是同一種人。
●「我就」使你們:SNG02504,原文強調「我」,是「耶穌」使這些人得安息。
◎或者在當時的人聽見,會想到法利賽人與文士所加的一大堆律法規條,使想要認識
上帝的人,非得勞苦擔重擔不可。而耶穌卻應允他要給人安息(休息)。
◎這段經文與#出 33:14|(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相關。
◎我們的信仰是否給人「安息」?還是跟當初的猶太教一樣,充滿規條與繁文縟節,
讓人難以進入信仰的核心,而必須疲倦的遵守一大堆外圍的規定?
4.得安息的方式是「負耶穌的軛、學耶穌的樣式」。而耶穌的樣式就是「心裡柔和謙卑」
。且耶穌認為他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11:29-30|
●「我心裡柔和謙卑」:此句之前有一個助詞SNG03754,和合本沒有譯出。意義是「因
為」或「就是」。簡單的說,耶穌要門徒學的就是「柔和謙卑
」。
●「柔和」:SNG04239,就是#太 5:5|的「溫柔」。
●「謙卑」:SNG05011,「低下的」、「不顯著的」、「無名的」。
●「負」:SNG00142,「拿起」、「擔起」。
●「軛」:SNG02218,「軛」,是「義務」和「順服」的象徵。當時的拉比們慣用「律
法的軛」來要求學生順服律法的典章。
●「學我的樣式」:直譯是「你們要從我學習」。
●「得享」:SNG02147,「發現」、「找到」的意思。
●「心裡」:SNG05590,「魂」、「生命」的意思。
●「容易」:SNG05543,「舒適」、「有用」。
●「輕省」:SNG01645,「重量上輕的」,聖經中僅出現於#太 11:30; 林後 4:17|。
◎為什麼學習耶穌「心裡柔和謙卑」就會獲得「安息」呢?這一點是可以進一步去思考
的,我們也沒有什麼簡單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