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 27章1節 到 27章7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二)耶利米警告反叛巴比倫王的列國,以免遭遇嚴重的後果 #27:1-22|
          ◎#耶 27|至#耶 29|這三章所記的事情都發生在一年內(參#28:1|; 
            #29:17|),而且文風也很類似,可見這三章的相關性。
          1.上帝要耶利米在自己的頸項上背負繩索和軛,透過各國使臣送給
            各國君王,陳明上帝要把這些國家交給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27:1-7|
            ◎#27:1|此處的「約雅敬」應該是「西底家」的誤植#27:3|。一
              般認為此處的時間應該是「猶大王西底家登基第四年」#28:1|
              約是西元前594年。七十士譯本沒有這一節,敘利亞譯本作「
              西底家開始作王的時候」。
            ◎有經文校勘學的權威學者認為#27:1|可能是在馬所拉抄本的流
              傳過程中,文士誤將#26:1|重抄在#耶 27|的開首部分造成。
              這個解釋頗有可能,所以大部分解經家較傾向「本節不存在」
              的看法。
            ◎如果真的是如馬所拉經文所寫是「約雅敬」王的登基年,則會
              產生的衝突在於:
              A.約雅敬是於西元前609年開始作王,當時巴勒斯坦受到大捷
                於米吉多的埃及法老王尼哥控制,而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當
                時仍未能將勢力伸展至亞洲西部(直到約雅敬統治的第三年
                尼布甲尼撒才在迦基米施打勝仗)。所以在這時神似乎不會
                向約雅敬發出諭令。而且,#27:3|是指周圍的異邦(不包括
                埃及)遣使往見西底家,卻非約雅敬。#27:3,13,20|這幾節
                都是假定「耶哥尼雅」(即約雅斤,接續父親約雅敬當了三
                個月猶大王)已經被擄。
              B.與 #28:1| 的年份互相衝突。
            ◎此時以東、摩押、亞捫、推羅、西頓的使臣應該是來和西底家
              王商量如何推翻巴比倫的統治。依據「巴比倫年鑑」記載,
              西元前595-594年,巴比倫發生反叛尼布甲尼撒的內亂,此時
              可能就是這些國家想要趁亂擺脫巴比倫統治。
            ◎以東、摩押、亞捫:都在猶大之東,和猶大以色列時為盟友時
              為敵國。推羅、西頓:位於猶大西北的海岸,在所羅門時代與
              猶大貿易繁榮,常與猶大以色列互為盟友,少之為敵。
            ◎背景:
              A.當時尼布甲尼撒將猶大王「耶哥尼雅」(約雅斤)全家和部份
                聖殿的珍寶並一些猶大首領擄去巴比倫(#王下 24:8-17|),
                改將西底家作傀儡皇帝。
              B.耶利米書的作者並無指明為何#27:3|中會有各國使臣在耶路
                撒冷,但暗示他們想煽動西底家謀反(巴比倫的史籍也有記
                載類似的會議)。尼布甲尼撒在稱霸之前一直在平定東部
                的叛亂和國內的謀反。
              C.猶大和其他國家的某些「先知」(#27:9-10|)看這些事件是
                不需向尼布甲尼撒(在他軛下)進貢的希望,而鼓勵叛變。耶
                利米則認為是大謬不然,不同意這策略。因此#耶 27:1-29:32|
                是「耶利米」與「先知們」對立的記載。
            ◎耶利米可以見到各國使臣,顯見這時的耶利米可能已經被宮廷
              看重,也許是耶利米的預言應驗,導致王室漸漸重視耶利米。
            ●「軛」:古時車衡兩端的弓形木,用來架在牲口脖子上的。
            ●#27:4|後半段的原文是「萬軍之雅威─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
              你們要對你們的主人這樣說」。 
            ●給誰「相宜」: 「滿意的」、「適合的」。
            ◎#27:5|和#但 4:17|類似聲明。
            ●七十士譯本沒有#27:7|。
            ●「兒孫」:SNH 01121 重複三次以表示強調之意。
            ●「遭報的日期」:「事情發生的那個時機」。
            ●「他的兒孫」:原文是「他的兒子、他兒子的兒子」。事實上
                            巴比倫帝國在尼布甲尼撒之後,尼布甲尼撒的
                            三名後裔短暫地繼承了國位,一共統治了六年
                            的時間。王朝的最後一名君王是拿波尼度,他
                            的統治在西元前539年結束,
            ◎事實上這次的叛變聯盟沒有成立,可能是陰謀外洩或者其他理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