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認罪的禱告 #9:6-38|
◎這段認罪禱文總共32節,希伯來文聖經中是以詩體寫成,而且並沒有說明是
誰負責這段禱告,但是在七十士譯本的第五節開始有加上「以斯拉說」,只
是這些字在原文是沒有的,其他譯本也沒有。
◎其中 #9:6-31| 記述以色列民與神的歷史可分成以下幾段:
(1)述說神的創造 #尼 9:5-6|
(2)亞伯拉罕之約 #尼9:7-8|
(3)出埃及 #尼 9:9-11|
(4)曠野生活 #尼 9:12-21|
(5)進迦南 #尼 9:22-25|
(6)士師時期 #尼 9:26-31|
相關歷史分別記載在聖經 #創 1|、#創 12|、#創 17:5|、#出 2:23-25|、
#出 7:1-12:51|、#出 13:21|、#出 14|、#出 16|、#出 19:1-24:18|、
#出 32|、#民 1:21-35|、#書 1:1-12:24|。
(一)耶和華是造物者,也是以色列的呼召者與拯救者 #9:6-15|
●「天上的天」:這裡是用複數形式來強調「最高級」的意思,也就是
表示「最高的天」之意。
●「天上的萬象」:與後面的「天軍」是同一個字,意思可以是「天體
」,也可以是「天使」、「天軍」。
●「保存」:「維持生命」、「使其存活」。宇宙萬物的存在是依賴上
帝來維繫。
●「誠實」:「忠心」、「確信」、「堅定」、「可靠」的意思。對照
以色列人的背逆善變。
● #9:8| 這裡提到六個民族的名稱,是被擄以後的用法,與
#創 15:19-21| 不太一樣。
●「神蹟」:「記號」的意思。
●「奇事」:「異常的現象」。
●「神蹟奇事」:這是一個慣用語。
●「雲柱...火柱」:在曠野的日子,是神同在最顯著的記號,顯明神的
大能。
●「你也降在西乃山」:上帝在火中降臨西乃山,賜給以色列百姓治國
的典章、律法與誡命(#出 19:1-24:7|)。
●「糧食」:指嗎哪。嗎哪又稱「天上的糧食」(#詩 78:24;105:40|)
、「大能者的食物」(#詩 78:25|)。以色列人在曠野漂
流時,曾抱怨不像在埃及時有肉吃,於是神降下「嗎哪」。
「嗎哪」一詞是從希伯來文「這是什麼呢?」轉意而來的
詞彙(#出 16:15|),因為當以色列百姓第一次看到它時,
驚訝地問道「這是什麼呢?」,因而成為它的名字。聖經
說這是「如白霜的小圓物」(#出 16:14|),「彷彿芫荽
子,又好像珍珠」#民 11:7|,「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
(#出 16:31|)。在曠野四十年中,耶和華按時賜下嗎哪
,作他們的「糧食」,直到他們「進迦南」安營於吉甲,
第一次守逾越節後嗎哪才停止(#書 5:10-12|)。
●「地」:上帝應許的禮物是以色列永遠的產業(#創 15:16;出 6:8|)
。律法書規定「地不可永賣」(#利 25:23|),因為地的主
權是屬於上帝的,以色列不過是寄居的「客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