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衛漸漸興起 #16:1-19:17|
(一)撒母耳私下膏立大衛為王 #16:1-16:13|
1.上帝要求撒母耳停止悲傷,到耶西處膏抹他某一個兒子,並教導
撒母耳躲避掃羅的方法。撒母耳遵命去行。#16:1-5|
◎此時大約西元前1025年左右。
●「厭棄」:「抵制」、「拒絕」。
●「盛滿」:「充滿」,原文型態是「命令式」。
●「去」:原文型態也是「命令式」。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以南八公里,也是耶穌的出生地。
字義是「麵包之家」。
●「耶西」:字義是「我擁有」,是路得和波阿斯的孫子。
#得 4:17,22|。
●「預定」:原文是「看見」,詞尾顯示這應該是「為我自己看
中」的意思。
●「必要殺我」:由拉瑪到伯利恆會經過掃羅的基比亞,因此可
能會被掃羅識破而被殺。
●「牛犢」:應該是平安祭用的祭牲#利 3:1|。
●「你要膏他」:「你要膏他歸我」或「你要為我膏他」。
◎#16:2|中上帝是不是要撒母耳說謊?其實並非如此,平安祭應
該是膏立君王前的一個步驟,就如#9:12-27|膏立掃羅前也是先
有獻祭。因此撒母耳只是隱瞞部份事實,而非捏造獻祭之事。
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上帝鼓勵撒母耳隱瞞部份事實而自保,似
乎我們也不必對別人「甚麼都說」。
◎當時赫人帝國的君王登基時,長老代表百姓以香膏倒在王頭上
,代表承認新王的權威,這是下對上的膏立。而埃及法老則是
將香膏倒在他分封的君王頭上,代表法老的任命與授權,這是
上對下的膏立。以色列人受這兩種傳統的影響,#撒上 10:1|
#撒上 16:13|撒母耳對掃羅與大衛的膏立就是上對下的。
#撒下 2:4;5:3|百姓對大衛行的膏立,就是下對上的。
◎「戰戰兢兢」:不知道伯利恆的長老為何害怕,不過撒母耳可
能不常到伯利恆獻祭,這種不太尋常的事情,
讓長老們擔心恐怕有大事要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