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0章5節 到 10章15節   背景資料  上一筆  下一筆
  二、實習的方式 #10:5-15|
      ○#可 6:7-13;路 9:1-6|
    (一)耶穌差遣十二使徒到以色列人的地方去傳揚「天國近了」。 #10:5-7|
          ●「吩咐」:SNG03853,「下達命令」、「指導」,是軍隊中發號施令的常用字。
          ◎此處是馬太福音唯一一次提到「撒馬利亞」。
          ●「迷失」:SNG00622,「毀壞」、「失落」、「喪失」。
          ◎「以色列家迷失的羊」:是指整體的以色列人,而非指以色列人中的某一類人。
          ◎耶穌在此用「迷失SNG00622」而非「走迷SNG04105」,表達耶穌對以色列人是一種憐憫的
            心態而非責備的心態。耶穌憐憫以色列人是在一種「失落」、「迷失」的狀態下。
          ◎「天國近了」,這與耶穌傳道的內容一致#太 4:17|,也與施洗約翰傳道的內容#太 3:2|
            相同。
          ◎很顯然的,耶穌在這個實習中,要使徒專注於對猶太人的福音工作。因此禁止門徒到外邦
            和撒瑪利亞去(其實當時門徒恐怕也沒有什麼心理準備可以去向外族人傳福音)。使徒的
            工作範圍大概是加利利的猶太人居住區。

    (二)除了傳福音之外,也要醫病趕鬼,並且不收費用。 #10:8|
          ●「白白地」:SNG01432,「作為禮物」、「不用花費的」。
          ●「得來」:SNG02983,「拿住」、「取得」。
          ●「捨去」:SNG01325,「饋贈」、「給予」。
          ◎我們真的能執行這裡所說的,白白得來、白白捨去嗎?不單是金錢,成就感、尊重....等
            等好處,我們真的能不為這些傳道、行神蹟嗎?
          ◎此處是說運用上帝給的恩賜(醫病、趕鬼、行神蹟、傳福音等等),背後的動機不能是牟
            利。

    (三)身上不必帶錢與過多的裝備,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該的。 #10:9-10|
          ●「腰袋」:SNG02223,「腰帶」、「皮帶」。
          ●「帶」:SNG02932,「獲得」、「擁有」,原文有「特地去添置、購取」的意思。
          ●「口袋」:SNG04082,「皮袋」、「旅行袋」,指「裝食物的袋子」或「行乞者慣用的口
                      袋」,這裡應該是指前者。
          ●「掛子」:SNG05509,指「長及膝的貼身裡衣」。
          ◎這裡的幾樣東西,馬可和馬太、路加的記載似乎有衝突,馬可提到可以帶柺杖和穿鞋。不
            過實際上馬太的記載是禁止購買另一雙鞋,路加是禁止把另一雙鞋子當行李提在手上。而
            馬太所提的,也是另外購置另一根柺杖。而雖然馬可和路加對於柺杖用的動詞都是「攜帶
            」,不過很可能馬可說的是「走路用的柺杖」,路加和馬太說的是「防身用的大棍子」。
          ◎與#10:8|平衡的是這裡的教導「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一面傳福音的人不應該以福
            音以及伴隨著福音的神蹟奇事來謀利,但另一面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是否苦待我們中間傳
            福音的人?是不是我們常常以為傳道人辛苦一點是應該的呢?

    (四)進城以後,住在一個適合的人家,不必搬遷。以請安報答提供居住的人。#10:11-13|
          ●「打聽」:SNG01833,「檢驗」、「細查」。
          ●「好人」:SNG00514,指「適合」、「配得」的人,而不是指「正直」、「敬虔」、「受
                      尊重」的人。因此指的可能是有能力而且願意接待門徒的人。
          ●「請....的安」:SNG00782,「問候」,這是一種比較正式的請安,#林前 16:20|等處
                            用以表示「親嘴問安」。
          ●「配得」:SNG00514,「相稱」、「合適」、「值得的」。
          ●配得「平安」:SNG01515,相當於希伯來文的SNH07965,「健全」、「和平」。
          ◎#10:13|暗示即使經過仔細打聽,門徒還是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那也不要緊,平安會歸
            回門徒自己身上。

    (五)對於不接待門徒的人,就用「跺下腳上塵土」的方式來表達斷絕關係。當審判日子臨到時,
          該城的遭遇將比所多瑪、蛾摩拉還糟。 #10:14-15|
          ●「凡」不接待:SNG00302,「任何人」。
          ●「接待」:SNG01209,「接受」、「接納」。
          ●「跺下去」:SNG01621,「大力抖掉」。
          ◎「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是一種斷絕關係的記號,表示使徒將自己和該地有關事物的隔離動
            作。可見#徒 13:51|。當時虔誠的猶太人途經外地,返回本土時,習慣將衣服和鞋子所沾
            的塵埃拂去,以表示脫去外邦異教的污穢,宣布與外邦當受的刑罰無關。
          ◎所多瑪、蛾摩拉是舊約有名的罪惡之城#創 19|,耶穌的意思 是這兩個城雖然罪大惡極,
            應該被毀滅。但是這兩城的人並沒有機會聽門徒的福音、看到所行的神蹟,所以看到神蹟
            、聽到福音之後還拒絕的以色列城鎮,將要被判為比該兩城更為有罪。
          ◎耶穌為何不叫門徒帶旅行所需的用品去傳道呢?他要他們學習什麼功課 ?
          ◎這個事件可視為耶穌要門徒出去實習,學著倚靠神的能力和供應來做神國度的事工。而並
            不是一個恆久性的教訓,可參考#路 22:36-38|,在耶穌被賣之前所對門徒說的:「但如
            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